期刊简介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1984年创刊,为国家科委批准的卫生部医学情报管理委员会所辖的《中国医学文摘》系列刊物之一,属国家级医学情报检索期刊。为适应科技期刊的发展趋势,应广大读者、作者要求,本刊自2008年起全面改版,开始刊登论著、临床经验、性传播疾病、病例报告、综述、皮肤美容等一次文献。现已成为皮肤科及其它临床学科医药卫生人员,尤其是基层医务工作者全面了解国内皮肤科学动态和进展的必备参考资料和晋升职称的重要平台。基本信息主编:张孝友 主任:彭振辉 马慧群邮发代号:52-72国际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1-8077国内统一刊号:CN 61-1101/R双月刊,全年出版6期,每期定价7.50元,全年定价45元。订阅方式:可直接通过当地邮局、也可汇款至本刊编辑部订阅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004 E-mail:wenzhaixg@126.com电话:029-87678312 传真:029-87217312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教育部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出版部门: 《皮肤科学通报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807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61-1101/R
邮发代号: 52-72
出版周期
创刊时间 1984
出版地区
出版地区
订购价格 508.00
杂志荣誉 92、95、98年荣获全国科技文献检索期刊评比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皮肤科学通报杂志
- 主管单位:教育部
- 主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 国际刊号:1001-8077
- 国内刊号:61-1101/R
- 出版周期:
- 期刊荣誉:92、95、98年荣获全国科技文献检索期刊评比三等奖
- 期刊收录: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1984年创刊,为国家科委批准的卫生部医学情报管理委员会所辖的《中国医学文摘》系列刊物之一,属国家级医学情报检索期刊。为适应科技期刊的发展趋势,应广大读者、作者要求,本刊自2008年起全面改版,开始刊登论著、临床经验、性传播疾病、病例报告、综述、皮肤美容等一次文献。现已成为皮肤科及其它临床学科医药卫生人员,尤其是基层医务工作者全面了解国内皮肤科学动态和进展的必备参考资料和晋升职称的重要平台。基本信息主编:张孝友 主任:彭振辉 马慧群邮发代号:52-72国际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1-8077国内统一刊号:CN 61-1101/R双月刊,全年出版6期,每期定价7.50元,全年定价45元。订阅方式:可直接通过当地邮局、也可汇款至本刊编辑部订阅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004 E-mail:wenzhaixg@126.com电话:029-87678312 传真:029-87217312
1主题明确、重点突出、数据可靠,能反映先进水平。文字要求精炼、通顺、层次清晰、表达准确,数字、外文字母、标点符号正确。
2论著、综述以4000字左右为宜,勿超过5000字(包括中英文摘要、图表及参考文献),其它文稿不超过2000字。
3中英文摘要(两者内容应一致)。摘要请采用结构式摘要,含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大要素。英文摘要应包括文题、所有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及所有作者的工作单位、所在地、邮政编码。中英文关键词附中英文摘要之后。关键词要求选用《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MeSHAAL中的主题词。
4作者姓名列于文题下,作者单位加角注列于第1页之左下,以短横线与文章内容隔开,并写明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进修医师请注明原工作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
5图表力求少而精,避免文字与图表内容重复。图表均应有中英文题目,中文在上,英文在下。表格的纵横标目、表注、图注为全英文。表格采用3线表。照片应清晰,对比度好,并于背后注明图序号和说明,附于文后。组织学照片注明染色方法及显微镜放大倍数,并作简要说明,同时应在照片上用箭头标出重点。
6名词术语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词汇》中未收录者应以国家规定或已通用者为准。自译名词应于首次出现时注明原文。中外医学名词应用全名,用缩略语时,应在首次应用处于全名后加括号注明。中药请用常用名称,草药应注明拉丁文学名。西药请用药品通用名,商品名防在括号内。
7计量单位请采用1984年国务院颁发的法定计量单位。统计学处理应注明方法及具体数值(如χ2值、t值等),不能只写P值。
8参考文献应为亲自阅读的近5年内原文文献,并在文中引用处右上角用方括号按引用次序以数字标注。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列入。
皮肤科学通报杂志影响因子
皮肤科学通报杂志发文量
皮肤科学通报杂志总被引频次
-
玫瑰糠疹与病毒感染
玫瑰糠疹是一种较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病毒感染可能参与了玫瑰糠疹的发病,但仍无充分的证据.本文从玫瑰糠疹的流行病学、病毒感染证据及抗病毒治疗反应等方面综述玫瑰糠疹中病毒感染的可能作用.......
作者:刘仲荣;陈胡林 刊期: 2017- 01
-
激光治疗鲜红斑痣和血管瘤及其研究进展
脉管性疾病包括脉管畸形和血管瘤,表现为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静脉畸形的鲜红斑痣是常见的脉管畸形,其次还有动静脉畸形、淋巴管畸形等.脉冲染料激光是鲜红斑痣治疗的金标准,长脉宽1064nmNd∶YAG激光也是很多血管瘤治疗的选择.文中就脉管性疾病激光治疗的原理、疗效、不良反应及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皮肤科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作者:周冰妮;刘华绪 刊期: 2018- 05
-
梅毒的发病机制
梅毒是梅毒螺旋体(TP)感染引起的一个复杂的、涉及多个脏器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可分为显性梅毒和潜伏梅毒.TP通过破损皮肤和黏膜传播,几个小时后可以到达附近淋巴结和内脏器官.由于体外不能培养,发病机制和宿主与病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只能有限地来自于动物模型.持续感染、侵犯神经系统和通过胎盘传播的机理尚不清楚.病原体与宿主免疫应答的相互作用在梅毒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梅毒螺旋体入侵机体即刻被单......
作者:王群 刊期: 2015- 04
-
2005-2009年重庆市-院性病门诊9562例HIV筛查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性病患者的HIV感染情况,为指导性病、艾滋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重庆市-院性病门诊HIV自愿咨询检测的患者,进行HIV杭体筛查,并对确诊阳性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5年该院性病门诊HIV自愿咨询检测患者9562例,共确诊HIV感染者77例,感染率0.81%,其中2005-2008年HIV阳性者分别为8例、8例、14例、24例和23例,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作者:饶燕;王苏平;刁庆春;周玲;戴祥安 刊期: 2011- 05
-
雄激素性秃发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雄激素性秃发(AGA)是临床中常见的遗传相关的脱发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雄激素信号传导通路可能在AGA中扮演重要角色,抗雄激素治疗效果明显,极少部分患者可能因心理作用造成性功能降低,但停药后症状基本消失.以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理论为指导的中医诊疗思路对于巩固疗效、降低药物副作用具有一定优势.本文从中、西医不同角度阐述AGA的治疗进展,为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
作者:孙文;高扬;查旭山 刊期: 2016- 04
-
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疱疮1例
患者男,32岁.阴囊及腹股沟反复出现红斑、糜烂、渗出伴瘁痛6年.查体可见双侧腹股沟部及阴囊皮肤红斑,部分皮损干燥、皲裂、结痂.皮损组织病理显示基底层上棘层松解性裂隙、水疱,棘细胞之间有少数残留的细胞间桥,棘细胞呈砖墙塌陷状.诊断: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疱疮.口服米诺环素100mg/d及雷公藤片60mg/d,局部外用抗生素及复方激素类软膏,疗效明显.......
作者:董建光 刊期: 2013- 01
-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儿童头癣的发病现状及防治
头癣是皮肤癣菌感染头皮及毛发的浅部真菌病,主要传播途径是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有四种临床类型,即白癣、黑点癣、脓癣和黄癣.新疆儿童头癣发病率居全国首位,主要临床类型以白癣、黑点癣和黄癣为主,脓癣较少,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白癣和脓癣是常见临床类型.不同的临床类型由特定的病原菌种引起,新疆头癣的病原菌与其他少数民族地区有明显的差异.紫色毛癣菌、铁锈色小孢子菌、许兰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是新疆头癣的优势菌种......
作者:帕丽达·阿布利孜 刊期: 2017- 05
-
皮肤屏障功能异常与银屑病
人的皮肤具有屏障功能,它在保护皮肤抵御外界刺激及保持皮肤微环境的稳态中起到重要作用.银屑病是一种通过表皮角化细胞和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目前其发病机理尚不明确.近的研究揭示了表皮屏障相关基因的缺陷与银屑病的风险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皮肤屏障功能的异常,与银屑病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能是银屑病发病的主要诱因之一.......
作者:叶理;蔄茂强;吕成志 刊期: 2017- 04
-
红斑狼疮脱发的研究进展
脱发是红斑狼疮(LE)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且与疾病活动性有关,可分为瘢痕性脱发与非瘢痕性脱发两大类,前者为盘状红斑狼疮(DLE)脱发,后者可分为狼疮发、斑状脱发、弥漫性脱发.不同类型的LE脱发在临床、皮肤镜和组织病理学表现上各有特点.红斑狼疮非瘢痕性脱发患者的常见皮肤镜表现包括毛细血管扩张、毛干直径差异明显及色素减退、头皮色素沉着、白点征、褐色毛周征等.LE患者的非瘢痕性斑状脱发在临床和皮肤镜......
作者:叶艳婷;章星琪 刊期: 2016- 04
-
重症难治性麻风结节性红斑1例死亡病例报告
患者男,22岁.四肢反复出现结节性红斑,左肘关节、腕关节疼痛,并伴有发热、乏力6年.8年前在麻风防治机构被确诊为界限类偏瘤型麻风(BL),予联合化疗(MDT)治疗2年.查体:面部散在浸润性红斑,四肢大量疼痛性红色结节,肘、腕关节肿胀压痛;两侧尺神经粗大,无触痛.皮肤组织液涂片抗酸杆菌均(+),细菌指数(BI)4.0.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下有“无浸润带”,真皮内有巨噬细胞肉芽肿,可见泡沫细胞,抗酸染......
作者:石超;杨德刚;朱建宇;景志春 刊期: 2017- 03
动态资讯More >
- 1 生殖器疱疹复发的机制及临床防治策略
- 2 皮肤病移动医疗APP的现状与未来
- 3 神经精神功能障碍性皮肤病
- 4 妊娠期皮肤病的用药选择
- 5 皮肤血管病及淋巴管病
- 6 包皮环切术联合多功能电离子治疗男性顽固性尖锐湿疣109例疗效观察
- 7 肠病性肢端皮炎1例
- 8 特应性皮炎的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
- 9 沙眼衣原体持续感染的研究进展
- 10 包皮龟头炎52例临床及感染因素分析
- 11 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疱疮合并真菌感染1例
- 12 血管瘤与脉管畸形——未知促进发展
- 13 梅毒与HIV
- 14 褐青色痣
- 15 特应性皮炎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 16 幼儿头部及睫毛阴虱寄生1例
- 17 面部脂肪注射的应用
- 18 荟萃国医精华,传承经典魂脉
- 19 糖皮质激素的分类及其在皮肤科的应用
- 20 修复皮肤屏障——皮肤病治疗的第三次革命